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简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核心,通过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环境治理和卫生政策干预等手段,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综合性学科。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2021年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与学科密切相关的药理学与毒理学已进入ESI全球前1%。

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MPH)专业学位授权点。预防医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卫生毒理学》和《卫生应急》等多门课程获评广东省精品课程及一流本科课程,主编全国研究生规划教材《分子毒理学》等。

形成以表观遗传学为核心,聚焦卫生毒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三大方向的学科体系,确立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创新模式。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7人,汇聚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特支计划”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毒理学学科教师队伍中有中国毒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兼任有国际毒理学权威杂志Toxicological Sciences副主编、亚洲毒理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建有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019年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等重要科研成果奖项。2020年学科牵头创建了中国毒理学会表观遗传毒理专业委员会。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上,学院师生以专业优势助力广州疫情防控,参与各项防疫工作获得社会肯定与赞誉,得到“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制作的防疫科普视频在中华预防医学会官微、中国毒理学会官微、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官微、广州市科协官网等官微和网站转载。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的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展示了公卫师生的社会责任和专业担当。

番禺校区: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新造路1号(邮编:511436)

越秀校区: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195号(邮编:510182)

欢迎关注广州医科大学公众号

联系电话:020-37103000      传真:020-37103099

版权所有:广州医科大学(2025) 粤ICP备050088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