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在线讯 4月26日,包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徐永昊副主任医师、放射科陈淮主任医师在内的中国红十字会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结束在伊拉克为期50天工作,圆满完成任务,乘伊方包机启程回国。

4月26日,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中国红十字会援助伊拉克专家组成员乘伊方包机启程回国。新华社发
“回到祖国的感觉真好!”徐永昊说,从3月7日正式出发前往伊拉克开始援助工作以来,五十个日日夜夜历历在目,“能够代表国家承担此次工作任务是我们的骄傲。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信任与关怀,感谢各级党组织对我们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顺利完成此次援助任务。”
徐永昊是广东省第九批援藏队的专家,在得知广东疫情后,他主动请缨,在西藏林芝人民医院做好相关培训与部署工作之后,经过省里的协调,返粤支援,而后又参加到国际支援的队伍中。出色地完成支援伊拉克的任务后,他心里牵挂着自己的援藏使命:“等休整期结束后,我还要尽快回到西藏,继续完成援藏工作。”

徐永昊(左二)、陈淮(左四)与专家组成员们合影留念
4月25日,经过连日来的安装与调试,中国援建伊拉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专用CT检查室在巴格达定点收治医院落成,“看到我们援建的CT室终于交付伊方使用,为此次援助伊拉克行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陈淮说,中国医疗专家队的汗水挥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我们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带去的是知识与经验,播洒的是友谊与深情,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也让在海外的中国同胞深切感受到来自党和祖国对他们的关怀。这段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此生难忘!”
回顾这50天的工作历程,徐永昊与陈淮不约而同地说:“紧张忙碌而又温暖充实。”至今他们仍旧清晰记得,3月7日当飞机降落在巴格达机场的时候,中国红十字会援助伊拉克疫情防控专家组得到当地卫生部门官员及民众的热烈欢迎,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负责人将他们接到大使馆安顿下来,并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们悬着的心有了一种安定下来的感觉。
虽然走出国门,但信念不动摇。作为共产党员,徐永昊与陈淮始终铭记初心使命,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发扬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不仅把这次国家任务当做专业技能的历练与考核,更是一堂提高思想素质的大课。
“50天内,我们在大使馆开展了3次党员活动,还参加了一次升国旗仪式,当看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我们心潮澎湃,更加感受到强大的祖国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坚强后盾!”
在大使馆的安排下,专家组同伊拉克各级相关官员及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中的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疫情防控指导意见和建议。专家组的意见很快就得到了采纳与落实。
“刚到伊拉克的时候,几乎很难见到戴口罩的人,但是经过我们多次培训、宣讲,现在可以看到民众都会自觉戴起口罩,全国各地采取措施以减少民众外出,取消大型聚集活动。这对整体疫情防控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徐永昊还实地考察了巴格达的三家定点医院,了解医院感染控制等情况,对医院的感染防控和病人的具体诊疗进行了指导。
在专家组的建议下,伊拉克实施了医院门急诊的分诊系统,设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准备筹建方舱医院等举措,并且重视院感防控,制定国家级别的诊疗规范等,“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伊拉克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确诊病例数没有出现大规模暴发,医疗系统有序运作。”陈淮说。
3月26日,由我国援助伊拉克的PCR实验室开始正式投入新冠病例检测工作。PCR实验室是新冠检测的关键,“我国援助的PCR实验室投入使用之后,检测的病例数较前明显增加,大大促进了巴格达地区的新冠筛检工作。”徐永昊说。
然而,通过交流发现,伊拉克卫生系统对于新冠肺炎的检查认识主要停留在使用PCR方面,对于如何利用CT做筛查及诊断工作仍不是很明确。

徐永昊、陈淮等专家组成员多次到访伊拉克最大的医疗中心——医学城,与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与培训,并第一时间把国内《新冠肺炎放射诊断专家共识》及《放射科防护方案》翻译成英文送给伊拉克的放射科同道,“我们第一次与教学医院放射科主任见面的时候,他说每天只做5例左右的胸部CT检查。经过与我们的交流之后,再次见面的时候,他说已经做到了专机专用,每天做发热病人CT筛查三十多例。”陈淮说,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援工作效果,专家组成员轮番开通“线上授课”,授课视频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发布到各个医院。
由于当地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为肿瘤医院改建,没有CT设备,也没有合适的场地,一切工作需要从零开始。专家组想方设法、因地制宜,没有铅玻璃,就用摄像头替代,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方援建的CT室如期投入使用。
在支援工作期间,专家组“南来北往”开展防疫宣讲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布伊拉克十多个中资企业,举办了多场视频培训会议,几乎覆盖了在伊拉克所有中资企业和员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每天都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往往饭都来不及吃,就要匆匆赶往下一个地点。
“虽然一路颠簸,但看到中国同胞们认真听课的神情,再辛苦也值得了。”陈淮说,交流中很多中方企业的员工纷纷表示,中国红十字会专家的到来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更有信心面对疫情。
五十天的海外驰援工作结束了,这段经历让两位年轻的医疗专家获得到了成长,“此次我们为国出征,既是医生的本职,也是党员的责任。”陈淮说,看到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做法能够在伊拉克得到认可,这令他们倍感鼓舞,“疫情当前,需要我们彰显大爱精神,更需要付出勇气与行动。”

疫情无国界,人间有真情。“地球村是一个大家庭,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我们却因同一场疫情而成为了战友和伙伴。我们与世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徐永昊坦言,在一个长期战乱、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民众习惯聚集生活的国家进行新冠疫情防控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能共同守住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与全球人民一起共同战胜这次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