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21个,其中医学类16个、理学类2个、管理学类1个、工学类1个、法学类1个,涉及5个学科门类,形成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和法学相互渗透学科专业体系。
一、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临床医学学科实力雄厚,ESI排名位居全球前1‰,依托于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等优势平台,建设有完整的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位授权体系。
作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专业等诸多专业荣誉,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在专业负责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专业目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黄大年教师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雄厚的建设基础。专业办学依托于5家附属医院成立了6个临床学院,临床医疗和教学资源丰富,优势明显,拥有2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4个省(部)级重点专科,其中呼吸科连续十四年排名全国第一,变态反应排名全国第三,胸外科、小儿外科排名全国第四,精神医学排名全国第六,小儿内科、罕见病排名全国第八。
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近五届毕业生临床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通过率,平均高出22.5个百分点以上。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通过成立“南山学院”(广东省试点学院),在临床医学专业设立“南山统筹实验班”,开展基于器官系统整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100%。2024年开始,南山学院单独设置本硕博贯通招生计划,开展临床医学本硕博教育一体化培养。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医学研究、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广东省口腔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广东省特色专业。创办于2004年,2012年成立口腔医学院,2015年通过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认证。教师队伍实力雄厚,拥有广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与行业专家,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58人。拥有广东省牙体牙髓病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优秀教学团队及多支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牙体牙髓病学》是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口腔预防医学》、《口腔种植学》等多门课程为省级精品类课程。依托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口腔类别)考试基地、老年口腔健康科普基地、广东省口腔组织修复与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示范性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口腔疾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口腔修复专业、牙体牙髓病专业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口腔修复学与口腔内科学、正畸学是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种植科是广州市临床重点培育专科。
专业以培养卓越创新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为目标,参照国际标准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以疾病为中心”融合贯通模式。坚持开放办学宗旨,与韩国延世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多年来持续开展“广州医科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齿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交换见习项目”、“广州医科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暑期夏令营”、“广州医科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牙学院交换项目”等国际交流活动,开设由国际知名教授直接授课的国际课程,增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培养的学生质量持续向好,在最新2023年公布的数据中我校口腔本科全日制通过率为92%,比全国通过率高21.42%;多年来学生在全国性和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在2022年全国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委员会举办的本科生临床技能展示中2名学生代表均获得“全能之星”奖,成为唯一一所在大会上获得两项“全能学生”称号院校;在2023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中荣获口腔医学组“金奖”、2023年“光华杯”口腔医学本科生基础•临床创新研究邀请赛获临床研究一等奖和基础研究三等奖,2023年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率达100%,升学态势持续向好。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材料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够从事口腔疾病预防保健、治疗、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
三、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专业开设于2004年,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优势突出,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拥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市属普通高校重点学科等。专业先后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重点专业、市级特色专业等称号;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以蒋义国教授为负责人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国工程院邬堂春院士受聘为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特聘一级教授,在本专业成立院士工作站。专业负责人蒋义国教授是广东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委、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毒理学杰出贡献奖教师、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与呼吸疾病研究方向带头人、曾任广州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92%,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54%,拥有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校各级本科教学团队等优秀师资,主编、参编本科和研究生规划教材数十部,建设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卫生应急》,以及《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等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或精品类课程。专业拥有包括省级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内的各级各类优质实验实践平台,以及包括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在内的丰富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教学资源和20多家优质实习教学基地。
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以社区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预防医学人才”模式中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目前,专业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共建预防医学“卫生应急特色班”,推行本科生双导师制、专业课程融合模块化改革、与地区疾控深度联合办学、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人才培养举措,开创了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预防医学应届毕业生公卫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2021-2023年连续3年全省排名第一,其中2023年通过率达91.43%,进入全国前5名。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创新与个性发展平台四个模块。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公共卫生应急、预防医学技能实践、卫生监督与卫生法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妇幼保健学。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在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防治机构、卫生服务机构、健康产业相关的大中型企业、医学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等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检验与检疫、职业病防治、卫生监督与管理、卫生保健与健康促进、预防医学教学和科研等相关工作。
四、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于1989年,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先后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名牌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课程所属学科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及免疫学学科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专业所在学院金域检验学院为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是省内生物医药领域唯一获得此称号的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级平台12个,省级平台8个,规培基地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省级重点专科、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省级医检联合实验室、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各1个。专业课程建设水平高,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24门,其中省级一流课程19门。
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目前共有教师125人,其中企业教师72人。教师结构较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共计61人,占比48.8%。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35人。团队先后获得广东省、市教学团队,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和广东省虚拟教研室称号。学院拥有市级及以上教学名师16人次,其中长江学者特岗教授2人,国家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人、首批国家健康科普专家1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成功创业女科学企业家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5人、广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专业负责人邓小燕教授是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国家现代产业学院主要负责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一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现任广东省教育指导委员会医学技术类专业委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编辑部主任,在医学检验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科带头人杨子峰教授,二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现任广州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州国家实验室诊断技术创新研究与转化中心主任、广州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世界卫生组织(WHO)流感专家组人H7N9、H5NX风险评估委员、日本流感研究者学会荣誉会员。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及省市级课题。在Science、New England、Nature子刊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90余篇,IF值逾890,单篇最高被引802次。获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先后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青年创新人才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学者奖等各级荣誉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核心成员、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及一等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等多项奖励。
专业人才培养注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人才发展为目标,构建了具有创新特色的个性化育人模式,通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校企教师融通、专业课程与素质能力融通、教学要求与岗位技能融通”三融通,强化“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开发产教融合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产学研平台”四核心,聚焦“数字病理与人工智能、医学检验与公共卫生、遗传咨询与人工智能”三领域,搭建人才成长途径,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通过与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东华学院和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设国际教育课程和学生交流项目,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和协同育人方案获得广泛认可,共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校一等奖2项、校二等奖3项。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医学技术、临床检验诊断学。
核心课程: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与临床检验进展。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在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疾病控制中心、医学院校实验室、采供血机构、独立实验室、体外诊断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医学检验开拓性技术、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五、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专业创建于1985年,是全国较早开办影像学本科的七大院校之一,具有医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专业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办学,先后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医学影像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广州市名牌专业、广州市特色专业。学科实力雄厚,是广东省第一轮高等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广州市属高校第二轮重学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任课教师13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59.3%,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55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南粤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1个、广州市优秀教师1名,“千百十”重点培养教师2名和南粤教坛新秀1名。专业负责人谭理连教授现任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科分会感染学组副组长、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专业课程资源丰富,打造了《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等一批国家、省、市、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实践教学资源优质,除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等临床资源外,专业还拥有广东省医学影像学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市医学影像学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10家三级医院建立了实习教学基地。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卓越影像医师”项目于2021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人才培养质量获得广泛认可,专业影响力较大,医学影像学专业在中国科教评价网《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3-2024)》(81家院校)中排名10位,在软科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第8位(42家院校)。最近一年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90.91%,比全国平均通过率高24.32%;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6%,近一年升学深造率58.33%,其中被双一流大学录取达87.5%;从就业区域来看,毕业生主要在广东省内就业,占比高达95%,其中72%集中于珠三角地区,流向的城市以广州市为主,其次是佛山市、深圳市和东莞市,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培养大量影像骨干人才。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核心课程:医用物理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技术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诊断学、影像核医学。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治疗、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六、护理学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教育始于1902年,迄今培养护理专业人才4万余人。于2002年开办护理本科教育,2007年开办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2011年、2017年相继获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及专业学位授权点,2012年以二级学科博士点开始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护理学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培养健康中国及本地区建设所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岗位胜任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及国际执业潜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依托广州市重点护理学科、15所附属医院及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水平研究及实践平台,如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和省部级临床重点专科(99个)、国家和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56个),实现校-院资源共享及学科交叉融合,为本专业提供强大办学支撑条件。护理学科已形成成人与老年护理学、健康与慢病管理学、精神心理健康护理学、护理人文社会学四个稳定的二级学科方向。在2023年发布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我校护理学科进入世界101-150排名,位列中国大陆第12名。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导47人,博导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州市优秀教师4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校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各1个。聘请国际知名护理学者16人为客座教授、2人为特聘教授;引进南山学者人才3人,2023年南山学者人才钟慧仪(Joanne W.Y. Chung)和叶增杰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钟慧仪教授还进入“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汪国成教授入选为香港心脏专科科学院院士。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护理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州市首批高校名牌专业、广州市特色专业,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我校护理学专业荣获“A”档,在150所高校护理学专业中位列第20名;获批各级一流课程及精品课程25门,其中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1门,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及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10门;开设全英创新课程《Innovation and Creative Thinking》13轮,在国内率先引入“以挑战为本的学习方法”(Challenge Based Learning,CBL);护理技能实验中心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大规模、稳定的临床及社区实践教学基地9所,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支撑与保障。近年来专业教学改革成绩获得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广州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护理教育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开展小班启发式教学、中英文双语或全英教学18年;课程设置采用全生命周期模式,课程体系与境外联合办学国际认证院校相衔接,先后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开展“2+3”联合办学项目、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开展“2+2”联合办学项目,与境外10所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与国际院校合作共建《Digital Health Empowerment and Nursing Innovation》《Home Care and Long-term Care Insurance》等。
专业秉持“求真笃行、仁心仁术”的院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岗位胜任力、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培养,成效显著。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成人护理学、母婴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护理研究、护理伦理学。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参与并修读完我校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开展的本科“2+2”联合办学项目的课程,可同时获得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授予的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够胜任医疗卫生保健领域的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相关工作。近三年,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00%,就业率平均为96.9%。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主要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广东省高水平三甲医院工作,部分毕业生在港澳及国外就业及深造,多人担任国内外护理院校教师、医院护理管理者,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良好的发展潜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及赞誉。
七、药学
药学专业开办于2004年,具有一级学科(药学)硕士授权点、一级学科(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二级临床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先后获得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广州市特色专业称号,2019年通过教育部药学类专业认证并获批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5月,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我校药学学科跻身全球100-150位,跃至全国一流高校的第6名;2022年药学学科位居全球第78位,全国第5名,广东省第2名;2023年药学学科在世界排名较2022年提升了21位,位居全球第57位。学科和专业建设成绩斐然,药理与毒理学、化学居ESI 排名全球前1%,拥有广东省高校药学一级专业优势重点学科、省“冲一流”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等,建设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拥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广东省一流课程13门、省级课程思政4门。
药学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冲一流”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以及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药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8人,教授28人,副教授30人,讲师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71人,博士学位教师约占90%,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100%,55%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拥有兼聘外籍院士1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州市优秀教师4人,广州市劳动模范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优秀教师9人,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健康科学领域咨询组专家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二审专家1人,国家GCP检查组资深专家1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2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4人,广东省杰青2人,广东省优青5人,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0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和后备人才11人,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后备人才1人,青年羊城学者2人,珠江科技新星4人。
药学专业特色——“药学卓越班”构建了以个性化培养的一对一导师制为特色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采用“独立建制、导师负责、滚动分流”的全新菁英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于2016年开办。目前已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圣约翰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国际化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16级“药学卓越班”深受市场青睐,出国深造和考取国内知名高校研究生的比例为66.7%。近三届药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9%以上,近三年出国深造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约占70%。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基础医学。
核心课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药事管理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学综合实验、药学导论、医学细胞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毕业生能够胜任药物研发、药品生产、药品营销、药事管理、质量控制和临床药学服务等相关工作。
八、临床药学
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于2016年,是由药学院牵头、联合全校附属医院药学部组建的特色专业,拥有临床药学专业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授权点,临床药理学专业二级博士授权点,形成“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特色专业。2019年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前2‰)。在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药学)排名中,我校临床药学学科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位居全国第19位。
在专业负责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长/监事长余细勇教授的带领下,建设了一支拥有专任教师7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4人,包括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省级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级本科教学团队等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专业现有支撑平台国家药监局胸腔疾病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靶标与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粤港国家级医药研究平台、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高校研究创新团队、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州分子与临床药理学研究所等。
临床药学专业以药物精准医疗为导向,以治疗药物的药代-药效学、药代-毒理学、药物代谢组学、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表观遗传组学研究为特色,充分利用附属医院资源,强化临床医学和药学实践教学,培养国家急需的具有扎实的临床药学、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高素质临床药学专业人才。近三年公派28名学生赴美、加、英、澳、香港、台湾等地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目前在校境外交流占比5.13%,今年的境内外研究生升学率达到50%。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临床药学、临床医学、药学基础。
核心课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药事管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物动力学等。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医学院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企等单位从事临床药学服务、新药临床研究、药物警戒、临床药物评价以及临床个体化和精准用药为目标的临床药学工作。
九、康复治疗学
康复治疗学专业(Rehabilitation Therapy,RT)开办于2005年,先后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专业现依托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办学,充分整合了附属第一、二、三医院的康复医学资源,在专业带头人周新科教授的带领下,建设起了一支专任教师、临床医生、治疗师紧密结合,“源于临床、服务临床”的康复专业师资队伍,并引进境内外知名教授参与授课,现有专业专任教师3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14人;博士学位29人、硕士学位1人。现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省级康复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实践》《运动科学》《功能解剖学》省级一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设立具有岭南特色的“龙氏正骨手法”“蜂针疗法”“陈氏摇摆松动疗法”等中医康复特殊技术课程。
专业特点是以临床实践操作为主,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教学条件不断得到完善。在充分依托学校实验室的前提下,建设有两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1150平方米(含教学实践中心和临床实践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全部向学生开放。康复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实训室占地面积85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200多万元,拥有各式现代化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和吞咽治疗设备和仪器。
专业设有“广州医科大学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康复治疗学师资合作培养项目和学生交换见习项目”“香港理工大学暑期见习项目”“美国克瑞顿大学游学项目”。毕业生大部分在三级医院就业。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
核心课程:康复医学导论、运动科学、康复评定学、物理因子疗法、骨骼肌肉康复学、儿童康复学、综合疾病康复治疗学、精神康复学、神经康复学、手法治疗学。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毕业生能够胜任康复治疗特别是心肺康复治疗相关的临床、教学及科研等相关工作。
十、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于2005年,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软科专业排名属A层次,位于全国前8.76%。学科优势突出,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三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专业负责人赵金存教授是广州实验室主任助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青基金项目获得者、长江学者特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赵教授作为牵头人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
现有专任教师62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客座教授)1人、“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2人、国家海外优青2人、广东省外籍高层次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2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9人(优秀专家1人)、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得者1人。专任教师学科方向覆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基础医学、病原生物学等。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十余项,省级教学竞赛奖多项。专业教育资源丰厚,建设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专业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合实验室、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健康院实践教学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省级优质实践平台和广州市重点学科培养学生。此外,还与多个国内顶尖的抗体、疫苗等生物制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开展多方位合作,联合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再生医学省级重点实验室等校内外实习基地着力培养科研单位和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始终瞄准国家生物医药发展前沿和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特色,结合自身定位,通过医理融合,工科为辅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校-院-企-医协作育人,促进科教产融合,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生物技术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紧扣医药生物技术前沿的卓越人才,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院和生物医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数据分析、辅助诊疗、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生物技术人才。
本专业自2020年起全面启动导师制下的“2+2”全新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学年学习医学和生物学基础课程,第三学年可依个人兴趣选择个性化专业方向:“细胞工程方向(卓越班)”“医药应用特色方向”“精准医疗特色方向”或“呼吸病学方向(国重班)”。
“细胞工程方向(卓越班)”:由我校与中科院广州健康院联合办学,旨在通过“校院协同”培养从事干细胞、再生医学等细胞工程领域的研发型卓越人才。该方向的学生在广州健康院学习生活,并在中科院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和专业实习。
“医药应用特色方向”:与国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以“校企融合”模式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医学以及药学理论背景,从事生物药、抗体、疫苗等开发、研制和生产的高素质人才。
“精准医疗特色方向”:依托学校丰富的附属医院资源,致力于新一代生命组学、临床应用技术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的深入学习,培养能为精准医疗、遗传咨询、个性化治疗、辅助诊疗等提供技术支持的应用型急需人才。
“呼吸病学方向(国重班)”:与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培养呼吸疾病研究方向创新型本科人才,掌握呼吸病学前沿知识、研究方法和诊疗手段,培养前瞻性科研人才,为各大高校及研究院储备优质生源。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基础医学
核心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原 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机能实验学、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发酵工程、遗传咨询、模式生物与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制品学、生物技术制药、遗传咨询、Python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组学分析原理与数据挖掘、生物医学大数据与精准医疗、干细胞生物学、免疫治疗、细胞与抗体工程等。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在高等医学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能在医疗、制药、食品等生物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生物信息处理、产品开发和应用、生产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十一、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于2005年,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入选广东省“冲补强”学科,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22年成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建立产品概念转化中心。多年来在海内外广纳贤才,建成一支起点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占80%,硕士学历专任教师占20%,其中博士生导师18名、硕士生导师35名,生师比为1.7:1。专业负责人张智勇教授,长期从事干细胞、生物材料在骨科、整形外科、皮肤科中组织修复再生的临床转化研究,教育部首批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和广州市医学领军人才等称号,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13项国内外学术奖项,已有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临床转化及技术转化,负责参与3个骨组织再生修复领域的行业标准的制定,并参与制定国家“十三五”再生医学、生物医用材料等相关领域的战略布局、重大发展政策。
本专业致力于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医科院校的医疗资源优势,将工程技术与医学、生物学有机结合,培育掌握医学基础理论、拥有创新思维及医疗相关器械研发能力的卓越人才。专业办学依托基础医学及钟南山院士所在的临床医学等重点学科,多年来围绕临床多发病及重大疾病救治的硬件需求,聚焦临床医疗器械、诊疗技术的创新研发,构建了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在已有的“学校、企业、医院、孵化器 ”四方协同育人平台基础上,开创了“专业知识-工程实践-临床应用-产业转化”新工科全链条育人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创新能力、交叉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等综合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拥有国家级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省级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重点示范基地,与多个知名企业及院所创建了联合创新实验室,为本专业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多年来与海内外知名院校有长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选拔学生到海外合作院校访学、不断优化和拓展教学实践基地等举措,使本专业学生的学习深度及广度得到良好提升。在毕业生中,约有36%学生攻读研究生或出境出国留学深造,约有20%学生入职各大医院,约有44%学生入职国内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研究所和医疗器械研发机构等单位。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1.智能医疗仪器方向
主干学科:医学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医疗仪器研发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1、2),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及应用,影像解剖学,大学物理(1、2),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机器学习,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医疗仪器原理与设计,嵌入式医疗设备开发,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
2.生物医学材料方向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材料科学与基础、生物医学材料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1、2),影像解剖学,工程生理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1、2),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医用高分子,生物材料的测试与表征,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生物医学材料综合实验,3D打印与应用等。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毕业生能够胜任医疗器械、医学电子技术、医学智能影像或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等工作。毕业去向主要包括考研深造、医疗器械高新企业、科研机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及相关行政单位等。
十二、儿科学
1958年,学校开设了本科儿科学课程,随后于2009年设立儿科辅修班,并于2012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本科生。2016年,学校正式设立了儿科学专业,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成为国内首批招收儿科学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目前,该专业已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特色专业,拥有儿科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专业一直坚持“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以“南山精神”为引领,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根本任务,致力于为国家,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卓越儿科医学人才的办学理念,六十余年来,已培养大批儿科医学人才,成为华南地区儿科医学人才培养主战场。
儿科学专业由学校依托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妇儿中心”)成立的儿科学院进行教学和管理。凭借妇儿中心的高素质人才,该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占比达77%,硕士和博士分别占比47%和43%。教师团队包括国家教育部儿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和广东省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儿科学专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在儿科学临床教育方面拥有重要的影响力。
专业开设了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儿科综合医学PBL课程》等一系列优质课程,充分利用妇儿中心的临床优势资源,整合生殖、围产、遗传等多个学科,实现学科融合,围绕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进行课程设置,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使得同学们可以学习到更全面、更前沿的内容。
专业还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强化实践教学。依托妇儿中心作为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的临床影响力,给予学生早临床、多临床的机会,使得同学实践能力扎实,自2020年首次参赛以来,在学校组织的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连续4年保持临床医学类小专业最优的成绩。
妇儿中心在儿童重大疾病相关防控战略研究等方面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2014-2023年妇儿中心在七大顶刊发表文章总被引数量位列全国儿童专科医院之首,连续七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在全国儿童专科医院中排名第一。依托妇儿中心强大科研实力,国家自然科学杰青、优青获得者等优质科研师资直接指导本科生,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近三年来,指导学生3人获国家奖学金,获科研立项国家级4项、省级3项,校级8项、院级25项,发表SCI论文6篇;在科技创新及文体比赛中获国家各类奖项10项、省级3项,各类市校级表彰150多项。
为适应国家对外开放的要求,并满足粤港澳地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学院积极推动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已组织同学20多人次参加国际大学生夏令营,40人参加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在线课程,3人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参加医学见习,以及参与妇儿中心举办的国际论坛等活动。
自2021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授予点以来,儿科学专业同学的平均考研升学率接近70%、就业率达98%以上。2022-2023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首次通过率分别为95.65%%、86.67%,远高于全国水平。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儿童诊断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小儿外科学、胎儿医学、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学、青春期医学、中医学、传染病学。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儿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在医疗卫生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从事儿科临床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十三、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于2006年,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67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7人、继承人28人、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7人。专业带头人王新华教授是教育部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省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专业拥有10多门国家和省级优质课程资源,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丰富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2018年依托于附属中医医院设立了中西医临床学院,学院为广东省高水平中医药学院培育建设单位,附属中医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国家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单位、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等一批国字号优质资源,教学优势进一步拓展。
专业以“中医传承”为根基,以“西医优势”为亮点,以“中西交融”为保障,充分利用综合医学院校的现代医学平台优势,结合本校中西医结合学科50余年的积淀,不断创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模式,《“文化传承”为导向的临床医学类专业<中医学>课程改革与创新》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其应届毕业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保持全国前列,其中2019年、2021年、2023均排名全国第一;毕业生考研升学率平均约60%。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中医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内科学、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教育、科研、管理、对外交流等相关工作。
十四、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办于2003年,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被评为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广州市特色专业。专业拥有丰富的医疗机构、知名药企、保险公司和健康管理公司等见习和实习资源,与省市各级卫健部门、医保部门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专业负责人刘俊荣教授是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医学伦理学试题开发专家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医学伦理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高级职称占86%,博士29人,占比81%;专业拥有多名在业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客座教授。近年来,专业在教学方面突出优质课程建设,创建了《卫生事业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医院管理学》《市场调研》等多门省、市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主编、参编本科生教材数十部。
专业以“南山精神”为引领,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公共管理及卫生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一流管理人才为目标,着力培育卫生行政管理、医院管理、健康产业管理和医药营销的专业方向特色。同时,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国际化与多元化的路径,从2009年开始与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实施“2+2”合作办学,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可以同时获得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卫生管理1+1硕士项目,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卫生管理1+1、4+1项目,资助学生定期开展暑期国际交流访学等活动。本专业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超过四成的本科生在读期间参与过科研项目及各类竞赛活动。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超过30%,就读国内如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第三方咨询公司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率达97%,教学满意度为97%。2020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全国346个同类专业中排名31位,位列于五星级专业。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医学、管理学。
核心课程: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要、预防医学、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社会学原理、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卫生法学、卫生政策前沿、管理研究方法、卫生统计学等。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毕业生能够在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医药、保险及健康相关企业等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
十五、精神医学
2016年,学校依托具有120多年历史的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创办了精神卫生学院,同年精神医学专业开始本科招生,是精神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作为广东省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神医学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6人,专业负责人宁玉萍教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科技部973、863支撑计划等子课题7项、国自然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1项等;发表论文240余篇,一作/通讯SCI收录150篇;参编国家级指南/专家共识4项,专著7本;授权专利7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2项、厅局级二等奖1项;作为第二完成人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厅局级一等奖1项;获评“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州市医学领军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市优秀专家”等称号;兼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自然同行评议专家等。从医30余年,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深受患者和家属认可,被人民日报评为“人民名医”,被市科技局评为“广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被中华医学会评为“中国精神卫生领域杰出科技工作者”。
附属脑科医院始建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家精神专科医院,现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亚专科最齐全的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是“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牵头单位,位列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复旦榜)第6位和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协和榜)第7位。现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精神疾病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后工作站、省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州市精神疾病临床转化实验室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院还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开展深度教学合作,共同致力于精神卫生人才的培养。学院拥有完整的专业培养体系,2019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业务水平测试成绩居全国精神科专业基地首位,2020年9月获批国家住培精神科重点专业基地(一类基地)。
(一) 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精神医学。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心理学导论、精神医学整合课程(1)、精神医学整合课程(2)、精神医学整合课程(3)。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精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全面从事精神科、社区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
十六、麻醉学
麻醉学专业开设于2004年,是麻醉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办学,融集了广州医科大学系统内麻醉学领域的优秀人才,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麻醉科医师300余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5名;硕士生导师23名、博士生导师6名、博士后联合导师4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5.5%;拥有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人才2人、广州市重点人才1人、珠江科技新星1人,广州市医学后备人才6人,广州市优秀教师1人。有21人在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各级麻醉专业学会或协会担任主委、副主委、常委或委员。麻醉学系主任(专业负责人)黄焕森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创新诊疗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神经外科麻醉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麻醉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本科高校临床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麻醉学专业依托学校的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等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和强大的师资力量,为专业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广州医科大学系统内各附属医院麻醉科的技术力量强,专科特色鲜明,包括附属二院的神经外科和移植科麻醉、附属一院的胸科和肺移植麻醉、附属三院的重症产科麻醉、附属肿瘤医院的肿瘤手术麻醉、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小儿麻醉等。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附属二院麻醉科三级学科-疼痛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校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有1所附属医院麻醉科进入复旦大学专业影响力全国排行版前100名,有3所附属医院麻醉科进入复旦大学专业影响力排行版华南版前20名。
根据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广州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在全国33所院校中排名第3位。麻醉学专业毕业生2024年考研录取率为59.42%,其中考入双一流大学深造比例超过85%;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98%,毕业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实际工作能力普遍受到用人单位认可,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
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麻醉学。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麻醉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在医疗卫生机构麻醉科、疼痛科、重症医学科(ICU)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诊疗、医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十七、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是在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上,于2018年开设的本科专业,获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在公共卫生学院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授权点。作为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本专业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顺应健康大产业人才需求,突出营养指导和功能食品、特医食品研发的培养特色,建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省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丰富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教学资源,培养在营养与食品安全领域从事营养指导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师资力量强,参与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师41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占36.6%,副高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占29.3%;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人,占比82.9%,硕士学位的教师7人,占比17.1%。本专业课程教师队伍中有广东省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管理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公共营养学会主任委员和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多名,教师团队具备出色的教学能力,屡次在省级、校级教学竞赛中获奖,拥有多项省级教改课题。
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充分发挥医科大学资源优势,成功构建了健康食品、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的专业技术平台及营养健康管理平台,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特色。培养懂得健康与营养、健康与食品的关系,掌握营养健康管理知识、慢病营养干预技能及健康食品研发技能的人才,满足健康中国建设及大健康产业需要。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食品科学。
核心课程:预防医学、食品化学、营养学基础、分子营养学、临床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评价体系、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公共营养与特殊人群营养。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够胜任国家行政机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的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检测和管理、营养与膳食指导、功能食品及特医食品研发等相关工作。
十八、康复作业治疗
康复作业治疗专业(Occupational Therapy,OT)开办于2020年,2021年1月通过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国际认证,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项目中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的唯一合作共建专业,康复作业治疗专业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办学,充分整合了附属第一、二、三医院的康复医学资源,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省级康复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省级一流课程(《功能解剖学》《社会实践》《内科与老年疾病作业治疗》)等优质教学资源。现有专业专任教师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5人;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3人;专业聘请有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曾永康教授为课程顾问,专任教师中符合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国际认证教师5名,聘请境外专家8名。
专业设有“广州医科大学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康复治疗学师资合作培养项目和学生交换见习项目”“香港理工大学暑期夏令营项目”“美国克瑞顿大学游学项目”。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作业治疗学。
核心课程:功能解剖学、作业治疗概述、作业治疗理论与实践、环境改造与辅助技术、假肢与矫形器学、职业康复学、内科及老年病作业治疗、社会心理障碍作业治疗、肌肉骨骼疾病作业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作业治疗、儿科疾病作业治疗等。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康复作业治疗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在各级各类医疗、教育或研究单位机构从事康复作业治疗相关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十九、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于2004年,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拥有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拥有广东省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州市精神疾病临床转化实验室;拥有多家直属附属医院心理科、附属脑科医院、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作为专业的临床心理实习基地;也有多家知名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公司、社区心理服务中心作为专业的见习和实践基地,形成了“学院—医院-学校-社区”良性互动带教促进机制。专业负责人张雪琴教授是广东省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神医学专业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医科大学教学名师;专业师资团队力量雄厚,被评为市级医学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专业教师中拥有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1名,特聘教授2名,高级职称占66.0%,博士占83.3%,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78%。近年来,专业在教学方面突出优质课程建设,创建了《社会心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医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课程获得省级共享课程和粤港澳在线开放课程。
应用心理学专业以“心理学与医学交叉融合”为特色,以培养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及医学专业知识背景的能够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及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为目标。30%以上毕业生被报送或考取了中科院、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悉尼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生在校期间可参与“精神心理健康国际交流项目”,也可参与“广州医科大学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学本科2+2项目”“广州医科大学与英国巴斯斯巴大学心理学本科3+1、本硕士2+2及硕士1+1项目”,毕业后可分别获得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心理学、医学。
核心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及实验、心理统计学与SPSS应用、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与实验、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与实验、生物心理学、神经解剖与生理、线性代数、基础医学概论、预防医学。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能在医疗机构、学校、社区、政府机关、企业等部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心身疾病预防及干预、社区健康咨询、病人康复指导、医患沟通指导、危机干预、医疗卫生系统人力资源等工作。
二十、法学
法学专业开办于2006年,是广东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校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专业,我校法学专业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与卫生事业法治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应运而生,是我校的特色专业之一。
法学专业现有任课教师40余人,其中法学专任教师14人,均具有五年以上的法学专业学习经历,法学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人、具有法学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教师、广东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律师或仲裁员身份的双师型教师占比70%以上,拥有广州市优秀教师1人,国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3人,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优秀指导老师1人,广东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人,广东省医药食品法学研究会副会长1人;部分教师曾获得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教师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等著名高校。
法学专业在校内精心构筑了“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验实训平台,建立以“模拟法庭”为主体,以“卫生法治与政策研究中心”为辅助的实验实训中心;在校外深度拓展“医法兼备”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广州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等10余个实习基地。
近年来,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保持在56%以上,还有许多毕业生进入知名高校读研深造,考取了包括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包括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广州市公证处、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前景广阔。
(一)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法学。
核心课程: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有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中国法制史、法律职业伦理等十六门。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还可以选修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合同法学、金融法学、公共卫生法学、医事法学、药事法学、民法案例研习、刑法案例研习等课程。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学生可以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能在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各类企业、医疗卫生企事业单位、公证机构等领域从事审判、行政执法、律师服务、企业法务、公证等相关工作;可以报考国内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二十一、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专业筹办于2020年,2022年首届招生,是由基础医学院牵头,联合临床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等组建的特色专业。依托于广州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疾病重点实验室等优势平台,基础医学建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其中,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七个二级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专业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拥有医学形态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多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及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金课”2门,广东省一流课程10余门。
专业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杰出青年”为代表的基础医学骨干教师队伍,目前有专任教师189人,其中83.6%具有博士学历,研究生导师100人(占比52.9%)。通过基础与临床学科互融共建,形成呼吸疾病基础、蛋白质修饰与疾病、感染与免疫等7大研究方向,开展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医学基础研究。遵循科研反哺教学、创新研究引领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核心能力。
专业实施“5+5”本-硕博两段式培养,第一阶段为5年本科学习,完成学业后,60%左右的学生择优进入第二阶段培养,可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完成5年硕-博连读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通过本-硕博贯通、导师制、国际化教育等精英培养模式,培育面向未来的医学科技创新及健康领域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基础医学专业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收本科生,为鼓励热爱医学研究、具有科研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基础医学专业,自2024年开始,本专业设置本硕博贯通招生指标,开展本硕博一体化培养。
(一)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
核心课程:基础医学导论、医学形态学、医学机能学、细胞与分子医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运动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感染性疾病,生物信息学、基因编辑、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现代生物研究技术、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医学统计学,基础医学前沿、基础医学综合实验、生物学综合实验、医学逻辑思维与科研设计、医学科研训练。
(二)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基础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优秀本科毕业生完成硕-博贯通培养,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三)就业前景
本科毕业后可就职于医科院所从事医学研究的技术性工作。完成硕博阶段学习可做为高校教师储备力量,到医科院校任教或医科院所从事医学科学研究,还可就职于各大型医药企业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医学转化应用、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
广州医科大学 版权所有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 联系电话:020-37103000 | 传真:020-37103099 (粤ICP备0500887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