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MERS研究成果在“Science”子刊发表

广医在线讯 近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金存和肇静娴团队与美国爱荷华大学Stanley Perlman博士以及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费萨尔国王专科医院和研究中心的Abeer N. Alshukairi博士合作,首次阐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感染人体后诱导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特征,填补了MERS研究领域空白。该成果于2017年8月4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杂志子刊“Science Immunology”。

近十几年来,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已造成两次重大的疫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疫情传播到29个国家,共感染8422人,死亡率约为8%。2012 年MERS的出现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新挑战。截止到2017年8月,已有2040 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712例死亡,死亡率约为 35%。目前MERS疫情仍在流行中,已传播到包括我国在内共27个国家和地区,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

机体在病毒感染后主要通过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发挥抗病毒作用。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为获得性免疫应答最重要的两个主要组分。目前MERS疫苗开发的难点主要在于MERS-CoV感染后在人体诱导的免疫应答规律尚不清楚。前期大部分研究主要采用血清学的方法来监测MERS-CoV在人群中的流行以及病人体内抗病毒抗体水平,然而近期研究发现MERS-CoV感染后,病人的抗体应答持续时间很短,且水平很低。赵金存团队及其合作者利用MER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MERS-CoV感染后,在病人体内诱导产生了抗病毒T细胞应答。并发现MERS-CoV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可以在大多数低抗体水平的病人体内被检测到;进一步研究发现MERS病人体内抗体和T细胞应答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更为重要的是此研究鉴定出多个人类MERS-CoV特异性T细胞表位,可以作为人类疫苗设计的靶点。利用本研究成果不但可以协助预测感染病人的预后,发现漏诊病人,还可协助后期抗MERS疫苗设计及疫苗效率的监测。

番禺校区: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新造路1号(邮编:511436)

越秀校区: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195号(邮编:510182)

欢迎关注广州医科大学公众号

联系电话:020-37103000      传真:020-37103099

版权所有:广州医科大学(2025) 粤ICP备050088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