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要闻

我校牵头科研项目获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7项

来源:科研处  发布时间:2025-11-26

11月20日,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颁发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通报》,我校及附属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科技合作奖1项,其中科技合作奖是我校专家首次获得。

据悉,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授予突出贡献奖2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2项、二等奖20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96项。授予科技合作奖5人、青年科技创新奖24人、科技成果推广奖21项。

自然科学二等奖简介

(一)项目名称:环境污染物诱发肺部炎性损伤及癌变的环状RNA新机制

完成人:蒋义国,张楠,陈丽剑,李美珍,南阿若,华秋翰,凌艺辉,贾阳阳,李鑫,邵月婷

B140C

蒋义国教授团队

项目主要创新性发现:蒋义国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等资助下,进一步开拓了环状非编码RNA的探索,系统研究了环状非编码RNA在污染物诱发肺部炎性损伤及其癌变中的作用和深入机制:首次发现环状非编码RNA在环境污染物诱导呼吸道炎症及其癌变中的作用。首次发现环状非编码RNA可经外泌体携带在细胞间传播,促进肺癌发生发展。揭示了环状非编码发挥作用的重要新机制。首次发现了细胞中存在环状、长链及微小非编码RNA三大类分子间的调控网络,并阐明了其毒理学意义,对预防医学和肿瘤学均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潜在转化价值。

科技进步二等奖简介

(一)项目名称:肺真菌病精准诊断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佛山源生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人:叶枫,苏欣,李征途,占扬清,王彦,李少强,余乐,邱晔,成静

31E8F

叶枫教授团队

项目主要创新内容:叶枫教授团队针对肺真菌病早期诊断等亟须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率先开展真菌感染诊断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建立国内领先的肺真菌病专病大数据库和肺曲霉病的质控系统,提升疾病的早期诊断敏感性至99%。利用新型侧流、纳米孔病原测序、CRIPSER等技术提升肺部真菌病原体的早期诊断率,总体诊断率提升20%-40%。发现多个肺真菌病早期诊断标志物,建立肺真菌病诊断试验评价平台,并牵头我国多项(隐球菌胶体金、曲霉IgG/IgM、肺孢子菌等检测试剂)国产真菌检测试剂的临床试验,促进国产化新型产品转化应用。

(二)项目名称: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新型防诊治方法

完成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完成人:陶爱林,王珊,何颖,晏杰,刘雪婷,张俊艳,孙卫民,张清玲,何安东,陈惠芳

53870

陶爱林教授团队

项目主要创新内容:陶爱林教授团队聚焦于过敏性疾病发生机制挖掘及防诊治新技术创建,取得系列创新成果:提出“过敏是一种流行病”新理论、“抗原平衡刺激假说”“过敏原多靶向性假说”,指导过敏临床防诊治实践。首次阐明天然屏障保护可避免过敏炎症跨系统传递,为过敏源头干预与监测提供了靶点和新思路;首次阐明哮喘加重的成因并研发靶向干预纳米药物,从源头控制重症哮喘而替代激素。融合多项原创技术创制简敏口腔护理软膏和简敏UTOPASTE 抗敏牙膏,用于临床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在国际上首创脱敏周期短、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扁桃体注射脱敏疗法及简易注射器械。

(三)项目名称:基于外周血表观遗传分子的儿童急性白血病精准诊疗体系构建及应用

完成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完成人:江华、刘晓丹、刘晓萍、欧志英、徐令、王嘉怡、罗霭玲、蔡蔓斯

39077

江华教授团队

项目主要创新内容:江华教授团队创新研发的外周血液体活检新技术,成功攻克儿童急性白血病诊疗三大难题:外周血替代骨髓采样。首创基于DNA甲基化、环状RNA等表观遗传标志物的外周血液体活检新技术,诊断成本降低95%以上。表观遗传标志物提升诊断/预后判别精度。发现特异性DNA甲基化CpG位点组合,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准确率达99%;环状RNA检测使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预测精度提升16.4%。构建全程精准干预体系。建立基于基因多态性的化疗优选策略,鉴定出耐药逆转靶点OMA1,为靶向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四)项目名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和诊治策略研究

完成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唐小平,李锋,李凌华,林路平,胡凤玉,刘晋新,邓西龙,李粤平,雷春亮,康可人

53F40

唐小平教授团队

项目主要创新内容:唐小平教授团队围绕新冠疫情中最急切的诊、治、防等核心问题,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全球范围内首次系统揭示了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突变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特点,为国家制定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事实依据和“广州经验”。系统揭示免疫压力下新冠病毒核酸复阳规律与感染特性,提出复阳阶段Ct>35即可出院,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采纳。提出通过影像学特征对病毒感染做出诊断,解决患者确诊难题。成功研发国内首批上市新冠肺炎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在国内外推广应用。研制“肺炎 1 号”方,创建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显著降低了致重率和病死率。

青年科技创新奖简介

获奖人:关伟杰

61C37

关伟杰

关伟杰研究员是从事气道炎症性疾病研究的优秀青年学者。获得2022年国自然优青基金资助,获得2021—2023年爱思唯尔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年度学术榜单)、连续4年(2020-2023年度)获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用学者”等荣誉称号,获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主要学术成绩包括:发现了菌群失调与病毒感染是推动慢阻肺发生、进展的关键机制。提出了细菌-真菌互作诱导慢阻肺的发生。发现了病毒感染增高了慢阻肺不良预后的风险。揭示了细菌与病毒加重支扩症气道炎症的关键途径,实施了靶向干预。发现了病毒感染触发成人支扩症急性加重、病原体感染与支扩症纤毛病变的关联。推动了雾化吸入妥布霉素缓解支扩症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转化应用以及靶向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的支扩症新药治疗实践。近年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NEJM、Lancet、Nature Medicine等高影响力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发表在NEJM上的论文他引超过1万次;主持国际卫生组织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广州国家实验室重大专项1项、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

科技合作奖简介

获奖人:朱尔斯·霍夫曼

47256

朱尔斯·霍夫曼教授团队

朱尔斯·霍夫曼教授是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天然免疫领域的先驱,斯特拉斯堡大学终身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终身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霍夫曼免疫研究所荣誉所长及首席科学家。曾获得2021年中国政府友谊奖,2023年广东省政府友谊奖,2011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金质奖章等重要奖项。

2013年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霍夫曼教授牵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与广州医科大学签订三方协议,共建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是全球唯一以霍夫曼教授名字命名的研究所。在霍夫曼教授的指导下,研究所在免疫学领域创建了新的肿瘤动物模型,发现了新的识别肿瘤以及识别病毒的天然免疫受体,扩展了不同物种的天然免疫抗病毒机制研究,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Immunity、PNAS等国际顶尖杂志上。

2018年,免疫所获得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牵头的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支持。2022年,免疫所牵头成立了国家果蝇资源中心,在全国共设置三个分中心,广州果蝇中心拥有果蝇全基因组突变体库,这是一个基于CRISPR/Cas9的全世界唯一基因组范围果蝇突变体库,是重要的基础科技种质资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研究所的国际合作事迹得到了《人民日报》《专家工作通讯》、中国新闻网、新华网、《南方都市报》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年刊等中国和法国主流官方媒体的报道。

番禺校区: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新造路1号(邮编:511436)

越秀校区: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195号(邮编:510182)

欢迎关注广州医科大学公众号

联系电话:020-37103000      传真:020-37103099

版权所有:广州医科大学(2025) 粤ICP备050088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