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要闻

徐涛院士寄语广医师生:把探索未知当成爱好!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9-16

“'Work as a hobby',要将科研工作和探索未知当成自己的爱好。”

“当国家有需要的时候,科学家要能挺身而出,为国家做贡献。”

6FDBD

徐涛院士做客广医南山学堂

9月15日,广医南山学堂之院士讲座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徐涛作客广医,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技术创新助力生物医学发展”的精彩讲座。讲座中,徐涛院士系统阐述生物成像技术与生物医学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分享技术创新与数据驱动对生物医学领域的深刻影响,并勉励广医学子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讲座主会场设在番禺校区礼堂,分会场设在学术交流中心。学校党委书记曾颖如、副校长李建华,教务处、学生工作处负责人以及2025级全体新生聆听报告。讲座由副校长李建华主持。

CDDAC

讲座现场

成像技术引领生命医学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技术创新对各领域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要做好科学研究,首先就要发展工具。”

围绕讲座主题,徐涛院士以他的导师、诺奖得主厄温·内尔为例,介绍了技术创新对科学研究创新的重要驱动作用。

1991年,德国物理学家厄温·内尔和细胞生理学家伯特·萨克曼因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研究中的开创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与细胞生物学的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他们的工作革新了人们对细胞信号传递机制的理解,并为后续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回顾在德国求学的经历,徐涛院士记忆犹新,“厄温·内尔教授曾说自己‘work as a hobby’,他将科研工作视为自己的一种爱好,希望同学们也能将探索未知当成自己的爱好”。

徐涛院士讲述科研进展

从X射线、CT计算机断层成像、电子显微镜,到MRI磁共振成像、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徐涛院士表示,纵览诺贝尔奖,成像技术始终引领生命医学发展前沿。

对此,徐涛院士为师生们重点讲解他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国家实验室、广州生物岛实验室等从事的重大创新研究成果。他聚焦光学与电子显微成像前沿新技术的发展,围绕前沿生物成像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自主研发的生物医学装备与检测体系等展开研究。

科学研究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当国家有需要的时候,科学家要能挺身而出,为国家做贡献。”

“2020年春节期间,我参加了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了解到疫情的严峻性,当时,我正在中国科学院开展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讲座现场,徐涛院士讲述他在疫情期间临危受命,进行科研攻关的故事。

“当时,我已经被任命为广州生物岛实验室主任。面对疫情,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指导下,钟南山院士带领我们一起开展科研攻关。我突然想到,是否能把我一直在做的单分子检测用于新冠病毒的蛋白检测?”

对此,徐涛院士结合长期以来的研究优势,瞄准抗原检测的低灵敏度的缺陷,利用超灵敏单分子检测技术,成功把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倍。团队研制的4套单分子荧光免疫检测设备,获批国家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研发出配套的试剂盒,实现了新冠N蛋白的百飞克级检测。

3DA79

2025级新生聆听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徐涛院士指出:“近年来,我们的研究始终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展开深入探索。”

“长期以来,高端科学仪器透射电镜被美国、日本垄断,占据了世界市场百分之九十的份额。”

经过不懈努力,广州国家实验室与生物岛实验室已研制出首台国产的场发射透射电镜,打破此前透射电镜100%依赖进口的局面。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研制了120kV场发射透射电镜,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未来,我们将向300kV攻关,努力实现‘从有到新’和国际层面的全面超越。”

拥抱人工智能的浪潮

徐涛院士表示,生物医学研究有其痛点,包括生物医学实验重复性差、超高通量的发展趋势、高学历劳动力密集等。

“当前,人类已经处于以全新范式开展科学研究的新时代。” 徐涛院士为在场师生们介绍了当前广州实验室的相关工作:“我们的研究获得‘两重’项目支持,主要进行未来实验室的攻关,将通过自动化、物联网、微流控、AI等手段实现大数据生产和大数据处理,力争建成全球首个全流程、一体化、无人黑灯、自我进化的全自动化、智慧化实验室。”

面对智能时代带来的变革,徐涛院士总结了当前团队开展科研攻关的三个重点:开发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工具,包括新的探针、新的算法和新的成像方法;积极开展跨学科合作;拥抱人工智能的浪潮。

学生与徐涛院士互动

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塑造、理论探索与科学实践的关系、人与AI的角色、多学科交叉协作等问题向徐涛院士提问。徐涛院士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面对广医学子的热情提问,徐涛院士为大家送上从事科研的四点心得,勉励同学们在未来的科研之路上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首先是兴趣引导,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其次是寻找路径,思考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法解决问题;再次是合作,问题是靠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解决;最后是韧性,认准一个问题后,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46423

曾颖如书记向徐涛院士赠送学校纪念品

5B494

李建华副校长主持讲座

徐涛院士简介

徐涛,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州国家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岛实验室主任。历任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副院长,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当选第十二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同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胰岛β细胞功能和细胞生物物理技术的研究,在细胞囊泡分泌调控的分子机制、GLUT4储存囊泡转运及其调控机制、超分辨多模态细胞成像等方向取得了突出成绩,曾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以及科技部“973”等多项项目。在Cell、Cell Metabolism、Nature Cell Biology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

番禺校区: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新造路1号(邮编:511436)

越秀校区: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195号(邮编:510182)

欢迎关注广州医科大学公众号

联系电话:020-37103000      传真:020-37103099

版权所有:广州医科大学(2025) 粤ICP备050088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