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牵头的3项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
1月6日,中华医学会发布关于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的决定,授予80项成果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成果9项、二等奖成果31项、三等奖成果40项;授予10项成果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学技术奖。我校牵头的3项成果入选,其中,附属第一医院罗远明教授牵头的基于“呼吸中枢驱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应用推广”获二等奖,附属第三医院陈敦金教授牵头的“孕产妇危急重症精准防治策略的创立及推广应用”、附属市八医院张复春教授牵头的“登革热等重要虫媒传染病诊疗关键技术建立及应用”获三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呼吸中枢驱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应用推广
项目完成人:罗远明、贺白婷、王璐、梁珊凤、邱志辉、肖思畅、陈彦、王丽双、吴陆广、韦绮珊、罗英梅、伍颖欣、于增星
项目简介:本项目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联合广州锐士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了呼吸中枢驱动检测与精准评价体系,创新了以膈肌肌电评价呼吸中枢驱动的关键技术;国际首创以膈肌肌电准确鉴别 OSA 与 CSA 的新方法;建立了以呼吸中枢驱动评价 COPD 患者运动功能的方法,被国际同行广泛采纳;首创 COPD 动态肺过度充气检测创新方法;研究了 COPD 患者的运动负荷及呼吸调控,证明太极拳对 COPD 的重要康复价值;探讨了 COPD 及 COPD-OSA 重叠的呼吸中枢驱动,阐明发病机理上的差异,对制定治疗策略有重大价值。项目研发生产出系列诊疗仪器,包括呼吸中枢驱动检测仪及系列导管、精简睡眠呼吸机、呼吸中枢驱动增强仪、新型氧疗仪等。相关成果被多个国际疾病防治指南引用。产品被 20 余所世界顶尖大学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等引进应用。
项目名称:孕产妇危急重症精准防治策略的创立及推广应用
项目完成人:陈敦金、王志坚、王雁玲、王子莲、杜丽丽、贺芳、余波澜、陈兢思、孙雯、方小波、陈娟娟、余琳、陈云、苏春宏、贺昀
项目简介:本项目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牵头,联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州默尼互联网信息有限公司,基于多组学技术挖掘孕产妇危急重症预测生物学标志物,阐释胎盘滋养层细胞应对妊娠期营养压力的新机制,建立了基于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生物标志物“三位一体”的产科危急重症预测、预警多维模型及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提高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率;首创影像组学+3D 打印辅助的胎盘植入性疾病精准化手术模式,降低手术并发症,生育机能保留率提高到 90%以上;创立了结构化、可复制的危急重症孕产妇 3.2.1 救治模式,抢救成功率达 99.67%。该成果进行全国范围内推广,示范区内孕产妇死亡率较应用前下降大于 50%,为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做出了重要贡献。
项目名称:登革热等重要虫媒传染病诊疗关键技术建立及应用
项目完成人:张复春、唐小平、秦成峰、何剑峰、邓永强、赵令斋、赵慧、王建、林路平、蒋析文
项目简介:本项目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牵头,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针对登革热等重要虫媒传染病早期诊断体系及救治规范缺乏等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项目揭示了我国登革热独特的临床特征,率先提出重症登革热概念并被 WHO 诊疗指南(2009 年版)采纳。首创 “早期预警干预、合理输注血小板和中西医结合”重症救治方案,病死率世界最低。国内率先将核酸检测技术大规模用于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的早期诊断。制备出同时针对四种血清型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广谱中和单抗。创立了 “三预先”综合蚊媒防控策略。项目成果对提高新突发传染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