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在线讯 10月30日,广州医科大学杂志社附属第五医院编辑工作站正式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主编、《广州医科大学学报》荣誉总编辑、国家呼吸疾病临床中心主任钟南山,副校长陈小兵,杂志社社长曾广翘,附属第五医院领导出席仪式。

揭牌仪式

钟南山院士为附属第五医院颁发《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工作站牌匾

陈小兵副校长为附属第五医院颁发《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工作站牌匾
2019年起,广州医科大学杂志社与附属第五医院开展全面合作,建立广州医科大学杂志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编辑工作站,并由附属第五医院担任《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承办单位和《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协办单位。两年来,以杂志平台作为交流传播载体,更便于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开展专业技术问题的深入探讨,同时也推动了成果在临床医学领域的转化,为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使得医院医疗成果也有了一方广阔的展示与推介平台。
活动中,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周新科表示,医院将以工作站揭牌为契机,依托杂志社强大的编委专家团队,将更多基础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科研成果传播给临床医生,推动医院的科研水平稳步提升,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副主编、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威琪院士远程祝贺工作站揭牌。
陈小兵副校长在致辞中说,科研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动能,杂志是展现科研成果、发掘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科研成果通过杂志的平台可以推荐给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可以促成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同时,他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推进医院、杂志社共同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钟南山院士在活动中表示,杂志不是唯文章论,但文章是研究与工作的总结,通过撰写文章提高对临床工作的认识,希望未来有更多优秀的专家加入杂志专业团队,依托于附属第五医院工作站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杂志的未来发展,他提出两个愿望:一是要鼓励创新,包括临床工作中的新体会、新观点,注意将这些创新进行总结提高。二是要重点关注“国家以健康为中心代替以治疗为中心”的理念,多关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类的文章, 尤其是利用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些技术达到早发现,对疾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依据,早干预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