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在线讯 9月8日,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授“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院士到达广州,回到家人怀抱的他把勋章拿出来和妻子分享。摘下勋章后的第一句话却是:
“云南的病人怎么样了?”一旁陪同的广医一院负责人马上汇报了病人的情况。不论是在工作了一辈子的医院岗位上,还是繁忙奔波后回家休息时,他的心里总是牵挂着病人,总是惦记着百姓。
正因如此,人们常说:“有钟院士在,我们就放心了。”

钟南山院士为患者做检查
2003年抗击非典,“敢医敢言”的钟南山在确定病原体和制定治疗策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且首次提出构建重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防治体系,这为日后夺取应对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钟南山。面对这一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就是防控疫情、稳定民心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
临危不惧的本色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

到武汉走访调查
“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对全国宣布“肯定人传人”的钟南山院士,自己却去了武汉。1月18日傍晚,84岁的钟南山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因当天已买不到机票,他挤上了傍晚5点的高铁列车。由于春运期间高铁票紧张,他被安顿在了餐车一角,刚一落座便拿出文件开始工作。期间在高铁餐车上闭目休息时的情景,感动了全国人民。随后,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他,又到北京向中央领导汇报,提供关于防控策略的专业意见。

在去往武汉的高铁上暂作休息
这样的马不停蹄,对于钟南山来说是常态:牵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撰写及修订工作,从病毒研究、传播方式、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等提出专业科学的建议。针对新冠病毒的发病特征,钟南山及时提出“早防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的策略——“四早”策略是防控疫情的关键点,成为社区防疫的重要依据。多次参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和接受媒体采访,及时向公众提供科学信息和预防指引。指导医疗战“疫”,在政府、学校、医院的统一部署和钟南山的悉心指导下,广医系统先后派出多批医护团队支援武汉、荆州、伊拉克以及广州市八医院ICU。倡导国际合作,积极与国际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先后与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印度、日本等19个国家的专家进行经验探讨。

钟南山院士团队全球连线,分享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经验
广医校园内的校史展览馆和抗非典纪念馆,诉说了学校60多年厚重的发展史与感人的抗非事迹。那些惊心动魄而转危为安的故事,在今年的战“疫”中,仿佛又真切地呈现于眼前……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

抗非典纪念馆
17年前,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广医人主动请缨,以巨大的勇气和高超的医术投入抗击非典之战;
17年后,钟南山带领的广医团队依然坚毅地将新冠病魔挡在自己面前,把呼吸领域“国家队”的力量带给了最危重的病人。
在武汉,1月23日大年二十九,“封城”的首日,钟南山的学生、广医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桑岭加入国家卫健委抗击新冠肺炎专家队,成为首个驰援武汉战“疫”的广东医生,在金银潭医院抢救了众多最危重的患者。2月1日,广医一院副院长、广东支援武汉协和西院ICU团队领队张挪富带领医护人员进驻协和西院,接管该院ICU,其后广医系统以及其他兄弟医院的医护也加入其中。截至团队返回前,该ICU病区累计收治危重症患者96人,转出患者39人。
在广州,在钟南山的牵头下,广医一院收治了广州绝大部分新冠危重症患者,支援市八的医疗队全程参与8例危重症、17例重症的救治工作。

迎接援鄂医疗队员返回医院
“太年轻了,请一定要把她救回来!”中山市的一位年轻患者经过他的三次会诊,最终一步步被医护从死亡线上“拽”回来。钟南山说,治疗重症患者就像绣花功夫,每一针都马虎不得,积累的宝贵经验也要向外推广。

钟南山团队与武汉协和西院连线会诊
“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我们保住了这么多人的命,这是我们最大人权的表现!”当年,钟南山带领团队使广东省取得全球最低的非典病死率;今日,他指导的新冠肺炎防控也守住了中国的健康防线。
实事求是的底气
“把论文写在祖国和地球的大地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钟南山等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中强调了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
全新发现的病毒存在很多的未知数,临床特征、传播途径、防护方法、治疗方法等都需要火速掌握,以指导疫情防控和临床救治。
迷雾重重,科技就是指引前进的北极星。

1月,钟南山团队从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中提取了1099例经实验室确认的,由新冠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ARD)患者数据。有关研究的论文于2月9日登上预印本网站medRxiv接受同行评议,当时已引起广泛关注,28日,论文正式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这一新型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得到了初步的回答,同时也印证了“四早”策略和强力防控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在这次抗疫中,我们没有前车之鉴,我们也没有国外的资料供参考,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么创造的。”多少年来,遇到那么多的困难,钟南山总是依靠科技探索这一强大武器。

这离不开医学世家的家学渊源。父亲钟世藩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医科大学的一级教授,著名儿科专家。为研究乙型脑炎病毒的培养和分离,钟世藩自费买来小白鼠在自家书房做实验,幼年的钟南山每天都要去喂养和观察小白鼠。
“一个人能够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就没有白活。”
父亲的教诲言犹在耳。不只有对患者的仁心仁术,科技的种子也早已在钟南山心中种下。
后来,他参加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今广医一院)的慢支炎防治小组,对痰液的成分进行研究,慢性气管炎的研究成果在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到留学英伦之时,他以自己的身体来做一氧化碳对人体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影响的实验,得出了富有挑战性的结论,留学期间共取得7项科研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确证隐匿性哮喘的存在,为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钟南山在ICU查房
直到2003年的抗非斗争,钟南山与很多同行都在临床发现各种抗生素治疗均不见效的问题,然而权威坚持病原体是衣原体……
“学术面前,我们首先要尊重的是事实,不是权威。科学家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就是患者。”
这一份实事求是的底气就是源自尊重科学、依靠科学。
2003年4月12日,钟南山牵头的联合攻关组宣布和香港大学微生物系专家发现的病原一样,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原因。4天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
17年过去了,中国的医学科学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世卫组织于1月12日就宣布,已收到中国分享的从武汉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中检测到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信息。
1月21日,钟南山被任命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组长,指导科研与临床、防控一线相结合,为抗疫提供科技支撑。

在广医毕业典礼上寄语毕业生
“以前我参加讨论都是Golden怎么说,John怎么说;现在经常国外的引用都是这样的:Zhang怎么说,Zhou怎么说,Li怎么说,这样一看都是中国人。这个我很有感触,为什么?我们懂得了,这一次啊,文章不只写在了祖国的大地,而且写在了地球的大地!”在今年的广医毕业典礼上,钟南山骄傲地对毕业生说道。

广医联合合作单位成功分离第一株在广州本地被感染病例的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在他的指导下,广医在科技战“疫”上的表现也是令人瞩目的。在救治病人的同时,广医成立了以钟南山为顾问、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冉丕鑫为组长的抗击新冠肺炎科研攻关小组,在病毒溯源、检测技术、疫苗研制、中医药防治、临床诊疗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基本涵盖疫情防控的主攻方向,为抗击疫情提供科学“武器”。团队联合合作单位首次从广州本地被感染的病例样本中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其后又从粪便和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并建立了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动物模型。抗新冠肺炎病毒的体外药学研究、中医药预防方剂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等也取得了成效。
顶天立地为人民
“为病人解除问题和积极探索未知数的动力”
“尊敬的习近平总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钟南山,是一名胸肺科医生。”
他是大众眼中的英雄,无数荣誉加身,却总说“其实,我不过就是个大夫”。
然而,不满足于当一般的医生,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为人民”的大夫。
“顶天”就是研究国际前沿、国家急需的技术。“立地”就是研究适合国情的诊治防手段、药物、观念等。最终落脚点是“为人民”,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钟南山带领团队救治病人
因为要当这样的大夫,所以他始终在临床一线坚持着,如今还有每周半天的门诊、一次“院士大查房”。
因为要当这样的大夫,所以除了抗击惊天动地的呼吸传染病,他也十分关注常见的慢性病。

慢阻肺研究团队在基层进行筛查和宣教
在钟南山院士这种科学精神的影响下,冉丕鑫教授带领团队首次准确阐述了我国慢阻肺患病情况和确证生物燃料烟雾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建立慢阻肺社区综合防控新模式,证实早期的药物干预能够有效地减缓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下降;何建行教授团队开展肺癌微创治疗体系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解决了因人制宜制订手术方案、实现精准切除、避免陪绑化疗等难题,从而显著提高了我国早中期肺癌的疗效。这两项成果分别获得了2015和2018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肺癌研究团队在微创治疗体系上取得突破
“真正高尚的医德医风,最核心的体现应该是想方设法为病人解除问题和积极探索未知数的动力。”
这是一种源源不竭的动力,推动着钟南山带领团队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进发。呼吸内科连续10年排名全国第一,以及国家重点学科、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等一个个国字号的高水平平台,为人民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在走红地毯和出去领奖时,我故意走快点儿。走快点儿就说明我还没老,还可以干点儿事!”9月8日晚,荣获“共和国勋章”的钟南山在广医师生迎接他的现场上幽默地说。当年那位曾打破全国田径纪录的追风少年,仍在医路上与队友们朝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