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我校2023级博士生、学术型硕士生以及药学、公共卫生、护理、应用心理专业型硕士生来番禺校区报到。
开学第一天,和录取通知书一起合影,让喜悦和幸福加倍,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和家人朋友一起步入校园,感受浓厚的学术氛围,祝愿未来学习生活一切顺利。
新一代的广医人,要有新的担当,广医人精神、南山精神,永远鼓励我们逐梦前行。
考研来到广医的沈冠玮、本校保研的蓝泓宇、以及本硕博都在广医的周丹莎分享开学第一天的激动和欣喜。
小依:来到广医第一天,你有什么感受?
沈冠玮:我来自美丽辽阔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很幸运来到广医读研。依然记得刚下火车时扑面而来的热浪,校园里郁郁葱葱的南方植物,以及听不懂的粤语,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虽然,我担心过能否在新环境中,顺利适应学习生活,但是面对温柔耐心的老师、活泼热情的同学、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宿舍食堂,我所有的不安都烟消云散了。广医是青春的,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她的生机与活力。
小依:你为什么选择来广医读研?
沈冠玮:作为儿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患者的特殊性。一个个小患儿被治愈,一个个家庭被拯救,一个个希望被守护,儿科医生在与小生命的朝夕相处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广医小儿内科学在全国排名前列,我因此选择报考广医。我的导师聂川老师在科研和临床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这更加坚定了我报考广医的决心。
小依:你为什么选择继续留在广医读研/读博深造?
蓝泓宇:五年学习、见习及科研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广医一院泌尿外科团队在工作中所展现出的热情和力量,这让我坚定选择留在广医攻读泌尿外科硕士学位。
周丹莎:广州医科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呼吸科连续13年排名全国第一,在广医继续深造,对我从事科研大有益处。学校有许多高水平科研平台,涵盖从临床医学到基础医学等领域,有助于开展深度的科学研究;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论坛、学术会议等活动,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与国内外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拓展我们的科研思路。在硕士导师王健教授的指导下,我在学术方向和课题研究上都有了较好的积淀,目前的研究方向非常有意义。因此,我选择继续跟随导师读博,发挥前期研究优势,开展高质量的序贯研究。
小依:介绍一下你的研究方向及未来科研或就业目标计划。
蓝泓宇:临床经历让我接触到一些“特殊”的病人,他们并没有罹患致命性的疾病,但这些疾病却给他们带来严重不适。于是,我选择了跟随“尿控”专家,开展下尿路症状相关的研究,培养科研思维,掌握实验技能。以后,我希望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为治疗这些“特殊”的病人而贡献力量。
沈冠玮:从开学到与导师一次次的交流中,我逐渐明确了未来方向,我想通过三年的学习,为读博奠定坚实的科研和临床基础。在规培学习中,我将首先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熟悉常见的儿科疾病,掌握罕见疾病的诊疗策略。科研方面,我将持续追踪新生儿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挖掘有价值的科研方向。
周丹莎:我的博士研究方向聚焦三型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与人工智能医疗。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致死性肺血管疾病,全球总发病率为1%。三型的肺动脉高压(低氧与呼吸疾病导致的肺动脉高压)是第二大类的肺动脉高压,但它长期未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当前,三型肺动脉高压诊断困难具有隐匿性,临床上误诊漏诊率高。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选择三型肺动脉高压的早期筛查与预测作为我的研究方向,我们已经基于我国患者临床数据,建立了一种目前临床预测效能最高的预测模型。我希望在读博阶段,结合人工智能建立新的疾病诊断及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让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终端的管理,真正实现做“顶天立地为人民”的科学研究。未来,我想成为一名在肺动脉高压领域有造诣的医生,让我的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病患,减轻他们的痛苦。
小依:请展望一下未来在广医的学习生活。
沈冠玮:读研期间,我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希望自己能更新认知、加深理解、敢于质疑、勇于创新。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找到适合的研究课题,争取有所突破、有所成就。其次,还要培养自己临床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我愿在广医实现青春理想,争做新时代有志青年。
蓝泓宇:我期待学习丰富的理论,培养扎实的实践经历,在老师同学们的陪伴下,继续刻苦学习、用心钻研,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周丹莎:在广医的读博生活将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成长的美妙旅程。在我的课题组,我能聆听科研前辈们分享科研成果和思路,并与他们充分交流,倾听宝贵建议和见解,这将是我不断成长和提高的宝贵机会。我们还有丰富的课余生活,比如参加党支部的党日活动、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其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广医提供的平台与资源,我将取得优异的研究成果,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学者,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