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在线讯 11月13日上午,广州南沙区与广州医科大学举行合作协议签署活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及质子治疗中心正式落户南沙,将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肿瘤医疗高地,促进区域医疗卫生领域“医、产、学、研”协同发展。

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南沙区委书记蔡朝林,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唐小平,市发改委副主任周青峰,广州医科大学校长王新华、副校长黄健清,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林英、院长崔书中,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区政府区长董可,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谭均,区政协主席钟华英等领导出席签约活动。
打造大湾区肿瘤医疗高地
南沙区政府与广州医科大学经友好协商签订合作建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协议。新医院选址于万顷沙镇,规划占地100亩,设置床位1000张。第一期规划建设肿瘤医疗中心,规划床位500张,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按照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及国家级区域肿瘤专科医疗中心要求建设;并配套建设质子治疗中心,为肿瘤患者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致力建设高水平肿瘤医疗、教育和科研创新平台,促进医、教、研、产协同发展,带动区域肿瘤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将建设成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相配套的区域肿瘤专科医疗中心。
新建医院以精准医学和质子放疗为特色,打造高水平精准医学平台、精准放疗平台、肿瘤微创治疗平台、临床研究和协同创新平台。计划依托附属肿瘤医院构建的高水平免疫学专家团队、基因组研究团队、放射治疗团队和精准热灌注治疗团队,深入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基因组学等引领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肿瘤精准治疗水平。
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与医学转化中心
新建医院依托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引进的人才力量,结合附属肿瘤医院已建设的“林东昕院士工作站”资源,按照“一所五室一基地”的规划打造国际化一流水平的研究机构:“一所”是广州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广州市肿瘤研究所);“五室”是肿瘤发生分子机理实验室、华南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放射生物实验室、精准医学实验室、人工智能精准放疗技术实验室;“一基地”是建设临床研究试验基地。通过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与医学转化中心,把肿瘤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和公共卫生方面的防治,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癌症防治行动贡献力量。
培养高素质肿瘤医学专业人才
一方面,新建医院将与迈胜医疗等国际知名质子医疗产业机构或医学中心进行深度合作,打造亚太地区质子技术培训中心,为国内培养高水平放疗技术人才,成为国内甚至东南亚地区高端放疗技术的“黄埔军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广州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基地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作用,充分发挥肿瘤专科优势,打造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培养高素质的肿瘤医学专业人才。
建设南沙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 引进肿瘤放疗的“利器”
新建医院将配套建设质子治疗中心。质子治疗技术是当今放射治疗领域中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最先进、最尖端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被誉为“治癌利器”的它可明显提高治疗精准度,减少放射引起的副作用,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本项目的建成,将有效解决高水平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满足广大肿瘤患者对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际一流的健康服务,为助力“健康广州”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