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在线讯 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在第35个教师节前夕,学校于9月9日在番禺校区举行2019年教师节座谈会。校领导王新华、陈杰、罗健东、黄健清、胡丙杰,教师代表,以及各学院、附属医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副校长黄健清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副校长罗健东宣读了国家、省市以及学校关于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相关文件。
根据相关文件,我校南山学院教学团队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陈敦金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刘俊荣教授获得第九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药学院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余细勇团队、刘世明团队、黄美凌团队获得“2018年度广州医科大学校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李锦新、张雪琴、张超3名教师获得“广州医科大学第四届校级教学名师”称号。





校长王新华为获奖的优秀教师代表、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颁奖。
三名教师代表张雪琴教授、李国源老师、余细勇教授分别从教师的职业认知、个人的成长感受、学院的改革发展的角度作了精彩的交流发言。

教师代表发言
张雪琴教授说,教师是美妙的职业,用语言播种,用笔墨耕耘,用汗水浇灌,引领学生在学海中徜徉、领悟学科精髓、娴熟专业技能、陶冶行业情志,人生之乐莫大于此。如何培养既有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又有高超的医学技术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如何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教育的第一要务。
李国源老师说,医学是一门强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生命科学,这种基于“理论结合实践”的特点不仅诠释了医学的魅力所在,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医学人才艰辛而漫长的成长之路,而这成长之路上,少不了在医疗卫生战线上这群具有特殊身份的临床教师。他们既是坚守临床一线诊治患者的医生,也是向医学后辈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
余细勇教授从药学院快速发展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转化、创新于一体的广东省高等学校试点学院的历程,介绍了药学院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做法,提出药学院将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广的国际视野、更远的战略眼光,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广州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校长王新华代表学校向全校所有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他指出,我校涌现出一批德艺双馨的教师典范,他们体现了新时期广医教师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职业道德,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展现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精神风貌。广医素来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教师在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在办学理念中明确提出以“师生为本”,近年来在人才引进、师资培养、师德师风建设、人事管理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的角度审视,在高层次团队建设、高层次人才评选、高层次教学成果研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对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教育理念内植于心、外化于行,自身不断学习提高,育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二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学识素养,深入了解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结合本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前瞻性地谋划发展思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三是坚持“师生为本”的理念,学院、学科负责人要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特别要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探索教师形成性评价体系建设;除传授专业知识外,尤其要关爱学生的成长,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根据相关方案,学校将举行系列活动庆祝第35个教师节。9月9日上午,校长王新华、副校长黄健清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看望慰问了钟南山院士、全国优秀教师罗健东教授,并到卫生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药学院慰问优秀教师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