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在线讯 9月22日,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临床-病理联盟呼吸疾病病理高峰论坛在我校越秀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临床-病理联盟会长钟南山院士,美国杜克大学病理科专家Dr.Thomas A.Sporn,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蔡国平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冯瑞娥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主任易祥华教授等出席活动,呼吸病理中心主任、临床-病理联盟副会长顾莹莹教授作活动主持。

中心主任、联盟会长钟南山院士作会议致辞
中心主任、联盟会长钟南山院士在会议致辞中特别提到“不忘初心”,要牢记呼吸疾病临床-病理联盟成立的“加强兄弟医院临床与科研的合作,促进解决呼吸系统的疑难病诊断”的初衷,强调呼吸病理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很多疾病的病理诊断仍需改善,临床医生应当与病理学专家紧密结合,中国的呼吸病理专科水平需要提高,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程度。

呼吸病理中心主任、临床-病理联盟副会长顾莹莹教授作会议主持
呼吸病理中心主任、临床-病理联盟副会长顾莹莹教授主持会议。她认为本次学术论坛是呼吸病理诊断的前沿进展的汇报,临床-病理联盟是一个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各联盟单位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与国外顶级病理专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从而提升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达到国际水平。
钟南山院士、顾莹莹教授、冯瑞娥教授和易祥华教授为新增病理联盟成员颁发聘书。

学术交流环节, 美国杜克大学 Pro.Thomas A.Sporn,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蔡国平教授《结缔组织相关性肺疾病病理诊断》,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冯瑞娥教授, 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科主任孟凡青教授,呼吸病理中心主任、临床-病理联盟副会长顾莹莹教授,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罗群教授分别作题为“结缔组织相关性肺疾病病理诊断”“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Lung: Morphologic and Molecular Features”“IPF病理诊断标准变迁”“小气道病变的病理诊断”“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的病理诊断”“ 2018版IPF诊断指南”的学术报告。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主任易祥华教授总结中提出,希望日后病理联盟会议可结合病例讨论开展,认为临床病理联盟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和生物样本库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手段提高病理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