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一名50岁的女性病患被诊断出恶性肿瘤,并且是较为少见的气管癌,病灶几乎占据了整个右主支气管。如按传统治疗方案,她的整个右侧肺叶将随着癌变气管的摘除。幸运的是,在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的努力下,不仅为她干净地切除了病灶,而且将右下肺翻转到上方进行吻合,较好的保护了她的肺脏组织,目前已经康复出院。经文献检索,这是国内首例胸腔镜辅助自体肺叶移植联合支气管-气管端侧吻合重建术。
医生手绘图详解高难度手术
气管腺样囊性癌由于肿瘤生长方式和病变累及部位的复杂性,传统手术是开胸后将整侧肺叶摘除,但给患者留下比较大的创伤。病人辗转国内多家大型医疗中心,都没有得到满意或较为肯定的手术治疗方案。于是辗转来到附属第一医院,见到了何建行教授团队的李树本主任医师。
对此例复杂气管重建,传统方案会选择大切口右全肺切除
经过详细检查,李树本医生表示,患者的肿瘤位置比较特殊且较大,占了右主支气管90%以上的空间,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通气功能,而传统手术方式创伤非常大,患者术后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将会明显下降。
虽然病情相当复杂,在气管重建方面存在较高的难度,但要想“保肺”也并非无计可施,“我们考虑采用胸腔镜辅助切除病灶,然后进行自体肺叶移植,将支气管与气管端侧吻合,实现气道重建。”为了让病人及其家属更为直观了解这个手术方案,医生们还专门用几幅手绘图,给他们做了清晰的讲解。

自体肺叶移植联合支气管-气管端侧吻合重建术手绘简图
多学科联合攻克气管重建三大难题
团队在术前给病人进行了气管树影像学三维重建,荧光纤维支气管镜等相关气管外科检查。7月3日,病人被送进了手术室。
在胸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共同协作下,借助胸腔镜辅助技术顺利切下了病灶部位,完成自体肺叶移植后,成功实现支气管-气管端侧的完美吻合,既达到了根治气管癌的目标,同时保证了重建气道吻合口径的匹配,又保留了更多的正常肺组织,病人在术后能够保持呼吸气道的通畅及良好的肺功能,且无需服用抗排斥药物。
手术9天后,病人快速康复并出院了。
“我们这例手术,是国内首创采用自体肺叶移植联合支气管-气管端侧吻合技术治疗复杂气管癌的新术式。”李树本医生说,此次手术主要克服三大难题,一是复杂气管重建技术及吻合口径处理问题,二是胸腔镜辅助下自体肺叶移植,三是自体肺叶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经文献检索,此种手术方式尚属国内首例,不仅完整切除了病灶,而且实现了微创自体肺叶移植,完成复杂气管重建,让患者免受大开胸之苦,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患者的肺组织,为解决复杂气管癌问题提供了新术式。
上世纪90年代完成亚太区首例气管移植
附一院胸外科在历代前辈的努力下,上世纪70年代,已成熟开展隆突重建等复杂气管外科手术,在气管外科领域深耕多年;在学科带头人何建行教授的带领下,上世纪90年代已完成亚太区第一例“气管移植”;至今已完成近300例肺移植、肺叶移植及国内最多的心肺联合移植。
近年来,结合Tubeless技术,团队简化了气管重建术,使术者手术更顺畅,令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同时让气管重建技术推广性更广。该系列技术得到国内外同道的认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次国内首例胸腔镜辅助自体肺叶移植联合支气管-气管端侧吻合重建术,创造性地破解了复杂气管重建的若干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