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在线讯 6月22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音乐疗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音乐治疗学术论坛在广医召开。来自国内众多医学院校、音乐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同仁,共同探讨音乐治疗这一跨学科话题。
廖昌永教授作报告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教授作题为“开创跨学科合作的新时代——音乐治疗学科的社会意义与专业机遇”的演讲。他从音乐家的角度,分析了音乐与医学的紧密关系,回顾了中西音乐疗法的缘起与沿革,介绍了目前音乐治疗的主要流派和主要领域。通过分析国内音乐治疗的需求与现状,从“健康中国”战略的高度,论述了音乐疗法专委会成立的意义和必然性。他以音乐学院院长的视野,介绍了目前国内高校音乐疗法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通过具体案例分享了上海音乐学院在音乐治疗专业建设方面的做法,探索了音乐与医学结合的各种可能性,特别是音乐与中国传统医学结合的前景,并表达了对上海音乐学院与广州医科大学深度合作的期待。

樊代明院士作报告
樊代明院士作题为“整合音乐治疗”的演讲。他从科学哲学、医学文化的高度深刻剖析了医学整合的根源。他认为,科学对于人类最大的贡献是科学精神,科学技术是副产品。医学的一部分属于科学,但医学与科学是有区别的,源于医学针对的对象是人,而人是立体的、多维的,所以医学的另一部分是人文。人类在任何科学领域的知识都是极其有限的,医学领域同样如此,当医生利用科学知识治不好病人的时候,必将从心理上寻求解决办法。目前医学出现异化,医学分科过于细化、医学知识碎片化,把一切健康问题都推给医生,医学对人体的研究已经非常精细,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却差得很远很远。因此,医学需要整合,需要强调人文。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实践证明,中国传统医学与音乐的结合是可行的。樊院士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独到的见解,把医学、人文、音乐相结合,带给听众一场精彩的演讲,末了他还现场献唱由他本人作词的歌曲《大雁颂》。
两场专题演讲分别由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姜志宏教授主
持。
音乐疗法究竟有何作用?音乐疗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如何?国内外音乐疗法有哪些经典案例?国内在音乐治疗方面有何特色?由国内外著名医学、心理学和音乐领域专家带来的首届音乐疗法学术研讨会将回答人们关注的上述话题。
专家报告——余瑾
专家报告——陈长香
专家报告——张勇
专家报告——栗红河
专家报告——曲 宁
专家报告——王新华
专家报告——Elke Schwesig
来自中国的专家余瑾、陈长香、张 勇、栗红河、曲 宁、王新华和来自德国汉堡大学的Elke Schwesig教授分别作题为“中医音乐疗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TOMATIS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的影响” “关于构建中国传统音乐治疗理论体系的思考” “医学院校音乐治疗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理论建构” “雨后彩虹——神经康复领域中的音乐治疗” “中西结合,构建整合音乐治疗学科” “Integrated Medicine by the Binding Element of Music Therapy”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