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要闻

药学院研究团队在化学小分子设计、合成及药学应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广医在线讯 近期,药学院化学制药与创新药物研发平台易伟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基于靶标核受体结构的化学小分子设计、合成及药学应用研究中连续取得多项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收录期刊Proc. Natl. Acad. Sci. USA.IF = 9.580),Org.Lett. (IF = 6.555)以及国际知名期刊ACS Catal. (IF = 12.221), Adv. Synth.Catal. (IF = 5.451), Org. Biomol. Chem. (IF =3.49,主封面论文)等SCI收录杂志上。 

  易伟教授研究团队针对当前严重制约原创性药物开发设计的多个关键性瓶颈问题如合成路线繁琐、靶点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明确等开展工作。该研究团队近期运用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活化手段,实现了多种新型药学骨架的选择性高效一步合成。比如铑催化C-H活化实现了喹啉衍生物(Org. Lett.2019, 21, 4143)、单氟代苯并异噁唑骨架(Org. Lett.2019,Doi:10.1021/acs.orglett.9b01831)、苯并吲哚骨架ACS Catal. 2019, 9, 556)、苯并呋喃骨架(Adv. Synth. Catal. 2019,Doi:10.1002/adsc.201900527)、苯并[c]氮杂-1,3(2H)-二酮骨架(Org. Biomol. Chem. 2019, 17,6114,主封面论文)及钴催化芳基喹啉骨架(Adv. Synth. Catal. 2019, 361, 3002)的区域及位点化学选择性的一步合成(相关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药学方面的应用也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两项:2019102911859及2019105224919)。该研究团队通过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结构的解析,进而揭示糖皮质激素发挥效能的机制;进而通过上述发展的C-H活化方法高效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糖皮质类药物衍生物(VSG系列),并在动物的哮喘模型上取得了优越的抗炎效能;且首次利用小分子药物对激素耐受症状实现扭转,有望为治疗激素耐受型恶性哮喘提供新的思路及候选新药(PNAS 2019, 116, 6932)。

  上述研究工作由易伟教授联合高辉研究员、周志副研究员及其他国内外合作者共同完成。药学院多位本科生也参与了上述相关研究工作,他们接受了严谨的科研训练并取得成效,这也为“以本为本”培养理念提供新的探索。该系列研究同时得到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靶标与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创新团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岭南英杰”人才工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及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的支持。

番禺校区: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新造路1号(邮编:511436)

越秀校区: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195号(邮编:510182)

欢迎关注广州医科大学公众号

联系电话:020-37103000      传真:020-37103099

版权所有:广州医科大学(2025) 粤ICP备05008871号